![]() ![]() |
好的社会学著作——为什么叫《客厅即工厂》? |
作者:雷剑峤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点击数 554 更新时间:2011-08-09 21:14:35 文章录入:admin |
|
好的社会学著作是好读和耐读的。好的社会学著作更是有情怀的。我在书店翻到《客厅即工厂》,心想这样的一部好书早就应该引进了,同时也叹了一口气——— 它印了四千册,估计也卖不完吧。 “客厅即工厂”这个有点怪怪的名字,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台湾当局的官方宣传口号,“主旨在于促进家庭生产力的提升,进而鼓励已婚妇女积极就业,把自身的劳动力投入政府所推动的经济发展项目里”。熊秉纯的这本书就是她在八十年代末在台湾一些“卫星工厂”进行调查后写出的博士论文,探讨了已婚妇女“如何在资本主义逻辑和父权制习俗的双重压力下,竭尽所能地找到一点自己生存的空间”。 过了几十年,中国内地经济崛起了,尽管与台湾的发展模式不同,定居已婚妇女的主力位置变成了外来打工妹,但是女性在其中的作用与牺牲是不言而喻的。不过我们自己对这个群体的有分量的研究著作似乎还没有在公众视野里出现。 读台湾女学者的著作,总能感受到她们的研究主题往往体现她们对女性或者儿童这些弱小群体命运的关怀。写《公主之死》的李贞德如此,写《童年忆往》的熊秉真如此,熊秉纯也是如此。说起熊秉真,你也许不知道她是熊秉纯的姐姐,她们还有个弟弟也很有名,就是经济学家熊秉元,加上另两位,五个姐妹兄弟都是博士,实在厉害。 郑也夫主编的两本论文集也是耐读和好读的。《都市的角落》(郑也夫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版)是2002年他还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时,指导选修社会学的学生们进行社会调查的成果;2009年他已经身在北京大学,《众生的京城》(郑也夫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版)便是续编。你要问,学生写的文章有什么价值?他们研究的对象包括卖花童、乞丐、盗版书贩子、地下室租住者等等,正如郑也夫说的,这两本书没什么理论贡献,但是贵在对象小、距离近、角度新《客厅即工厂》收录在“质性研究丛书”里。简单说来,所谓质性研究与社会学主流的量化研究不同,它更注重研究对象,不依赖问卷调查,不脱离实际情境。这样看来《都市的角落》和《众生的京城》正是遵循了这一路径。这样的研究,作为普通读者的我举双手欢迎。● 雷剑峤 稿源:[南方都市报]
附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客厅即工厂》(万卷方法—质性研究个案阅读丛书,2010.1,9787562448860,27.00)中文版的目录 导言 台湾的妇女与发展 妇女、国政与台湾的经济发展 阶级、性别与卫星工厂体系
第一章 台湾的经济奇迹 台湾和台湾人民 政治背景 经济背景 经济转型和出口导向经济 精工业生产与非精工业生产 妇女经济角色的转变 小结
第二章“客厅即工厂”:妇女、国家政治和台湾的经济发展 社区发展计划 台湾的劳动法 建构和睦的劳动关系 “是人治,而不是法治” 小结
第三章 从内部看卫星工厂体系 台湾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和卫星工厂体系 卫星工厂体系的组织结构 卫星工厂体系中的性别分工 小结
第四章 卫星工厂体制中的妇女、婚姻和家庭 婚姻:人生的终极目标 媒人的视角 从未婚到已婚的变化 对婚后工作的适应 “丈夫的命比我们的好!” “我赚的不是零用钱!” “聪明的人都不要站在我旁边!” 小 结
第五章 日以继夜所建构起来的经济奇迹─卫星工厂的劳力控制 劳力的控制方式 劳工实践与劳动法的区别 生产线上的监督机制 外包生产系统 大家长式的社会关系 种族与大家长式的社会关系的构建 血缘与大家长式社会关系的建构 小结
第六章 妇女真的“斤斤计较”吗?——工厂中的劳工意识、不平和抗争 关于对劳工阶级的压制:劳工意识,不平和抗 抗争的社会背景 “我们是来帮忙的” 老板的“好意” 卫星工厂中的抗争形式 “这些女人都很可怜!” 暗地里的说长论短 “他有个坏脾气” 小结
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