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深圳商报:推进全民创业打造和谐之基
作者:本报评论员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  点击数 250  更新时间:2009-05-27 14:21:06  文章录入:admin

自雇动力站长按语:本文在有关建议措施方面的表述基本上是“参考”了本人在《南方周末》发表的《切实保障公民自雇谋生的权利》一文,本人一直对“全民创业”的表述有所保留,不赞成这样的表述,每一个人的能力、知识、比较优势都不一样,并非每一个人都适合创业,全民创业的提法并不妥当,自雇的权利、自由和机会才是重要的,因为这个权利、自由和机会才是真正的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


在刚刚结束的广东省党代会上,一个崭新的观点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张德江同志在党代会报告中指出,开创社会和谐新局面,要“大力推进全民创业,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创业是发展之源、富民之本、和谐之基”。把全民创业与社会和谐联系在一起,把全民创业当作缔造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这是一个有开创性的和谐思路。

以前我们谈创业,经常是把创业放在经济发展的框架中来看待。在这个框架中,我们对创业的期待是拉动经济发展,所以,我们对创业的主体、创业的目标、创业的评价、创业的政策支持,都会以贡献大小作为衡量创业的标准,创业的要求无形中被高端化。现在我们谈创业,强调的是全民创业,是在社会和谐的框架当中推进创业,在这个框架中,创业的主体扩大了,创业的标准降低了,创业的目标将更强调就业,创业的政策支持将更注重帮贫扶弱。所以,全民创业,是一个全新的社会工程。推进全民创业,则是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一个崭新的社会管理课题。

一个社会的和谐,一个最起码的标准是安居乐业。如何实现乐业,是对所有国家政府的重大考验。几乎所有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国家和地区,都会把就业视为衡量民生和评价政府工作的主要标准之一。而政府的一个重要政策取向,就是促进创业。在西方国家的创业概念中,有两层不同的含义,一种是有一定经济实力和专业技能的人,不想给别人打工,自己创业,做老板。另一种是没有多少专业技能和经济实力的人,因为在就业市场上缺少竞争力,最后不得不通过做点小生意,来安身立命,养家糊口。对于后一种人,国外有一个专门的称谓,叫自雇,也就是自己雇用自己,他们包括技术工匠、家庭手工业者、营运司机、流动商贩、中介人、没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由于自雇者随时会在失业者和纳税人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角色中摇摆,所以,很多国家的就业政策都会专门研究如何对自雇和小生意人提供支持,帮助他们成为自食其力的纳税人。现在,我们提出了大力推进全民就业的战略,正是意识到了创业的就业价值,这是我们在认识上的一大进步。

毋庸讳言,在我们的城市发展中,对于以小生意人为代表的全民创业,在认识上有一个逐步清晰的过程。从历史上看,小生意从来都是就业弱势群体谋生的主要方式。即使是在计划经济一统天下的六七十年代,各种工匠、手工业者、小商小贩、小修小补,都有自己一定的存在空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发展和城市管理的思路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起点较低的小生意人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有限,对市容容貌又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一些城市,小生意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在一些地方,已经看不到小生意人的活动。这种情况,既对就业弱势群体的发展不利,也让市民生活变得颇有不便。现在,省党代会不仅提出推进全民创业,更拿出了“完善创业政策,拓宽创业领域,降低创业门槛,增加创业机会”的具体思路,这说明,政府在创业问题上,将本着以人为本的态度,不会再对普通创业者嫌贫爱富,更不会把小生意人和城市管理对立起来。

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要想真正成为一个创业友好型的城市,对于我们的社会管理水平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特别是既要降低创业门槛,又要保证有效管理,这对管理者而言,需要很高的管理智慧。但由于发达国家对于扶持小生意有很多很好的经验,所以,学习国外的做法,结合本地的实际,我们完全可以形成一套符合国情省情市情的全民创业政策支持体系。比如说,在税费征收方面,一些国家对于自雇的小生意人只征个税,免征营业税和其它行政事业性收费。在金融服务方面,要支持一些中小型金融机构,为起点较低的创业者提供小额信用贷款。在社会保障方面,政府可以为创业者支付一定比例的社保费用,减轻他们全额缴款的经济压力。在城市管理方面,政府可以在不妨碍环境卫生和交通安全的情况下,允许小商小贩在禁止区域以外流动经营。在行业准入方面,政府应本着“大有大做,小有小做”的原则,制定多层次的市场准入条件,而不能帮助大企业垄断市场。在公共资源方面,政府应保障创业者平等使用社会公共设施、享用公共资源,比如说,在符合交通管理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应该允许创业者使用一些低成本的运输工具上路。只有我们切实从创业者的角度出发,为他们着想,为他们服务,建立健全扶持创业的金融、信息、技术、市场服务体系,群众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会被全面激发出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全民创业,可以让更多的就业弱势群体扩大生存空间,提升个人尊严。这既是一条通往发展的道路,更是一条通往和谐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