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务院法制办7月21日公布的《个体工商户条例(征求意见稿)》,个体工商户可以凭营业执照及税务登记证明在金融机构开立账户,享受国家金融扶持。无固定经营场所的摊贩,向住所地登记机关提出申请。(7月22日《齐鲁晚报》) 长久以来,关于流动商贩的治理从没有止息过。目前来看,往日政府部门出台的相关举措,大都以高压为主。流动商贩一度以“游击队”的尴尬身份流动在城市中,他们的身份极其暧昧。在城市中,流动商贩可能与城管打交道最多的一个群体,在享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盛名的城管面前,他们通常都是弱者,权益基本没有保障,甚至根本就没有申诉的余地。在影视剧中,流动商贩奔跑的身影总是刺痛我们的心灵,现实中上演的一幕幕悲剧,也总是挑战我们的忍耐底线。 流动商贩在现实中的困境,实际折射出的是中国现实社会的身份恐慌,对于流动商贩而言,他们很难在现实中得到明确的身份认同,这不可避免使他们的内心空虚而无助。在灯光璀璨的城市夜色下,他们往往是拖着疲惫的身子,孤独地游走。这是转型期间的一个缩影,流动商贩们的身份恐慌,是我们整个社会长期潜移默化的结果,可以说是我们每个人的罪过。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潜意识中,已经与他们划清了界限。 毋庸置疑,流动商贩为城市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城市在变得越来越光鲜与华美的同时,不应忽略与背弃这些外表卑微的弱势群体。相关政府部门,也不应以城市管理为借口一再搪塞与推诿。城市管理并不是游戏,对于管理者而言,相关政策的出台,不应以自己的便宜行事为宗旨,而应该真正细细考量。对于利益攸关群体,更应该踏实考察,这才是服务型政府最重要的特质。 国务院出台的《个体工商户条例》让流动商贩看到了曙光,虽然有待完善,最后定稿有多大变动,现在也还存疑,但毕竟高层已经释放出了明确信号,那就是还流动商贩合法地位的趋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支城市“游击队”会成为“正规军”。 在金融危机依然没有退隐之时,流动商贩实际也是国民经济复苏的一个要件。在广大的二三线城市,流动商贩拥有广阔的市场,他们对扩大内需的作用不言而喻。从这次政策规定分析,国务院显然也考虑到了这个层面,一系列利好措施都说明,国家在改进和完善金融服务,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 流动商贩或可转为个体户,如此,他们或将经历身份的蜕变。我们希望,这不仅仅只是称谓的改变,而是流动商贩能够突破社会壁垒,真正能够赢得起码的尊重,能够消除他们的身份恐慌,真正能够得到合法认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