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陈添福:半个世纪都做第一的秘诀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商业周刊  点击数 264  更新时间:2010-03-02 22:08:54  文章录入:admin

不赚出口财,他比别人多想一步,预见出口香蕉市场饱和,转向制伞业

陈添福的思考,永远早一步。


时间回到民国四十年,当时台湾号称香蕉王国,政府为了累积外汇,因此鼓励出口农产品。陈添福,是贸易公司负责出口的年轻经理,业务前景看好,他却决定成立福太行,从日本进口伞材零件,在台湾利用廉价劳力缝制、组装后,做成雨伞成品出售。

这个决定,跌破众人眼镜。当时外销农产品可以享有许多优惠政策,但政府对消耗外汇存底的进口事业,却课以高额关税抑制。雨伞零件进口,面对的是六五%关税,而且兑换外汇时,还有抵押保证金等种种限制。

陈查某(香蕉大王)笑我:大家为的是赚香蕉钱,所以可以买雨伞赔钱(编按:日本为平衡逆差,因此要求台湾必须购买工业品,伞材也是选项之一),那你要来做雨伞工厂?陈添福笑著回忆。

董事长对决策很坚持,往往事隔几年以后,才看到他是对的,进公司三十几年的老臣、福太洋伞总经理林如村观察。
受日式教育的陈添福,做事一板一眼,在业界是出了名的严肃,很少人看过他笑,不过谈起生意,他的眼光神准。当时所有人看到是香蕉钱好赚,但是陈添福看的却是市场逐渐饱和的危机,对他来说,香蕉再赚也没有几年,洋伞才刚起步,虽然辛苦,但是只要做出来就可以赚个几十年。

把目标放在长久财,而非机会财,宁可牺牲眼前暴利的生意算盘,让陈添福选择当新兴产业的先驱,比别人永远早一步培植实力。


福太行成立时,当时台湾根本没有制伞工厂,更遑论制伞工业,加上当时进口关税比率高达六五%,如果再加上成本,压得陈添福根本喘不过气来。


不过擅于逆向思考的陈添福,反而从压力中找到另一个商机。他发现若是进口未完全加工的铁管,关税一降就降到二○%,因此福太行成立两年后,他又成立福太洋伞工厂,把福太的版图扩及原料加工。

福太练兵四年后,台湾始有第二家洋伞工厂,雨伞王国之势也逐渐成形,大小规模的制伞工厂纷纷成立,陈添福回忆:当时招一个会,就可以开一间雨伞工厂了。民间甚至喊出客厅即工厂的口号,农闲时的家庭也成为雨伞组装的下游生产基地。

虽然竞争者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福太因为比别人早至少四年起跑,在技术、市场上都已经站稳脚步,加上充分掌握关键伞材,让他可以在雨伞王国起落中,始终保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