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
作者:尹蔚民 文章来源: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 点击数 160 更新时间:2010-05-27 21:55:51 文章录入:admin |
|
4月15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召开"2010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电视电话会议",贯彻六部门日前联合下发的《关于实施2010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精神,部署2010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尹蔚民部长出席会议并讲话,以下为讲话全文,借各地学习参考。 精心组织 务求实效 认真实施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
一、认清形势,明确任务,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就业工作仍面对严峻的挑战和考验。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依然尖锐并长期存在。全国城镇需要安排就业的总人数每年超过2400万人,全年能够提供1200多万就业岗位,供求缺口依然巨大。同时,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持续,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和环境的复杂性,会给就业工作带来一些难以预料的问题和困难。部分企业“招工难”和求职者“就业难”并存的状况进一步加剧。春节后,部分地区出现“招工难”问题,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并没有改变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根本格局,“就业难”的压力总体上持续加大与结构性用工短缺并存,更加说明当前就业工作面临的情况更复杂,解决就业问题难度更大,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更要有充分的准备。 在这个大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矛盾更为突出。从供求情况看,今年应届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30万人,创历史新高,而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特别是智力密集型的就业岗位偏少,不能满足其充分就业的需求。一些长线专业、少数民族、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面临更大的困难。从就业渠道看,一些影响毕业生流动就业的制度性障碍依然存在,到中小企业和城乡基层就业的主渠道不通畅,一些毕业生长期滞留在一线大城市,而急需毕业生的基层和小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招不到人。从就业工作本身看,存在服务手段落后,服务针对性不强,毕业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存在成本较高、信息不灵、程序复杂等问题,再加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还不完善,有的还没有完全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需要提高,就业观念需要转变等等。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仍然很大,形势依然严峻。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基础,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劲动力,是实现大学生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目前,我国的大学生不是多了,而是不够。但如果很多大学毕业生不能实现就业,所学知识和技能不能回报社会,不仅是对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会影响家庭和社会稳定。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刚刚结束的“两会”上,中央提出“扩大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要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这是对做好就业工作的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落实。要继续将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不松懈,不动摇,全力以赴抓紧抓好。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认真实施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 (一)实施“岗位拓展计划”,大力拓宽就业渠道,在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和城乡基层岗位就业上下功夫 二是要畅通高校毕业生到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的主渠道。着力解决影响高校毕业生到各类企业就业的身份限制和制度性障碍,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依法保障到企业就业的毕业生的合法权益。同时,要切实做好毕业生到企业就业的落户、档案管理、人事劳动保障代理、职称评定等服务,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三是要继续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要通过制定更加有力的政策,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到艰苦地区就业。各地要结合实际,尽快落实鼓励地方高校毕业生面向本辖区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的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政策。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开发适合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要根据基层实际需求和高校毕业生的意愿,继续组织实施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计划、农村教师“特岗计划”、“西部计划”等项目。省级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项目的统筹实施和衔接协调,逐步实现统一征集岗位、统一发布公告、统一组织考试、统一服务管理。要妥善解决项目服务期满毕业生的出路问题,畅通其职业生涯发展通道。今年还将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社区就业计划”,鼓励医学类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鼓励农科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一线工作等项目。各地要认真组织,使这些专门项目更好地发挥面向基层就业的示范作用。 四是要继续鼓励科研项目吸纳毕业生和鼓励毕业生参加国防建设。鼓励科研项目单位吸纳毕业生作为研究助理,是根据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实际需要而开辟的一条就业新渠道,今年还要进一步完善和拓展。要进一步深化科研体制和人事制度的改革,完善科研项目吸纳毕业生就业的相关政策,加强项目实施的组织管理。各地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继续鼓励高校毕业生入伍服义务兵役,力争今年高校毕业生入伍预征人数比去年有较大增长。 (二)实施“创业引领计划”,大力推进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在提高能力、强化服务和落实政策上下功夫 (三)实施“就业服务与援助计划”,用心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在提高服务针对性上下功夫 二是要多开展针对高校毕业生特点的就业服务。要大力发展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对象的互联网就业服务,建立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供求信息发布制度和网上联合招聘制度。要培育和管理好多元化的网络招聘市场,进一步规范网络招聘行为,建立网络招聘双方信息反馈机制,保证招聘信息的真实可靠,及时准确。既充分发挥网络招聘方便快捷的优势,又有效保护毕业生合法权益。要大力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系列活动,多组织专业性、行业性的专场招聘活动,提高岗位对接的成功率。大中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与高校密切配合,将公共就业服务向高校延伸,打造服务品牌。 三是要大力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促进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与教育部门及高校通力合作,对离校后未就业的毕业生积极开展跟踪管理服务。要建立信息库,掌握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情况,建立一对一的帮扶机制。对没有就业经历、需要增长经验的,组织到就业见习中。要继续实施好“三年百万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完成今年组织35万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的工作任务。要进一步加强见习基地建设,健全管理制度,完善见习服务,落实见习补助,提高见习后的就业效果。对希望提高技能水平的高校毕业生,要把他们组织到特别职业培训计划中,面向市场需求,组织开展职业培训。对希望创业的,提供创业培训及相关指导服务。总之,要通过多种服务措施,把他们组织到相关就业准备工作中,尽量缩短高校毕业生离校后等待就业的时间,尽快实现就业。 四是要特别注意做好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对就业困难的毕业生,要纳入当地就业援助计划,通过开发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特定公益性岗位予以安置,并落实好相关补贴政策。要更加关注女大学生就业机会平等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营造公平就业的环境。要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认真落实招录招聘中的倾斜扶持政策,切实保障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公平就业的权利。还要做好聚居在大城市的长期失业和低收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开展各项服务,保障其合法权益。 三、加强领导,锐意创新,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长效机制 第二,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掌握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 第三,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政策 第四,加强舆论宣传,引导毕业生以多种形式实现就业 同志们,当前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时间紧迫,任务艰巨。我们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工作要求,齐心协力,狠抓落实,用百倍的努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新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