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天水圍擬開大牌檔 小販政策應否放寬? |
作者:黃家樑 文章来源:香港文匯報 点击数 541 更新时间:2010-05-27 22:14:47 文章录入:admin |
|
■天水圍居民就業困難,本港食家蔡瀾計劃在那裡開設「懷舊大牌檔」,以協助當地居民就業和推動旅遊業。
踏入八十年代以後,香港現代化和城市化的步伐不斷加快,舊區重建的工程接連展開,大型企業紛紛進駐各行各業,各大小商場遍布各區各地,小販的經營空間變得越來越小。另一方面,市政局開始收緊小販政策,對無牌小販加強執法,並鼓勵牌照持有人放棄其牌照、或者搬進市政大樓營業。於是,香港的小販數目不斷減少,小販聚集的地區也日漸消失,對本港的低下層生計、經濟發展、社區規劃、本土文化等方面帶來一定影響。 給低下層多一條謀生途徑 究竟放寬小販政策利弊如何呢?這會對本港的經濟、社會和文化帶來甚麼影響?現行的政策又可有改善的空間?我們應重新反思香港城市規管和文化保育的思維嗎? 隨著社會觀念和經濟環境的改變,社會各界對現時執行的小販政策時有批評。究竟這政策有甚麼備受爭論的地方?我們不妨從不同角度加以剖析。 各界對小販政策的批評 街頭小販是草根階層改善生活的重要途徑,讓他們有平等的發展機會,不少港人昔日就是由小販而變成商舖主,進而再發展壯大,現在的政策無疑是破壞了這道社會階梯。 經濟發展:放寬小販政策讓失業人士或個別地區居民可以名正言順當小販,從而推動創造就業。另外,發展有香港特色的大排檔,或是地區的市集,若管理得宜,可以成為吸引遊客的賣點,外國也有大量成功的例子。然而,政府沒有這樣的遠見和視野,只知發展金融業,忽略這些能提供大量就業的本土經濟,實在可惜。 貧窮問題:小販為低下階層和貧窮地區的市民提供廉價的貨品,可協助他們在經濟環境欠佳的情況下得以謀生。現在,這些市民被迫光顧超級市場、連鎖店等大型零售企業,只會加速大資本的壟斷發展,加劇貧富懸殊下的社會問題。 社區建構:昔日的小販區是區內居民喜歡聚集的地方,形成一個社區的生活圈,不但是區內居民購物和娛樂消閒的去處,更是維持社區關係的紐帶。 隨著小販區的式微,不少舊社區的凝聚力因此減弱,失去彼此聯繫的平台,打擊舊區生態。 贊成加強對小販規管的意見 再者,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影響下,不同特色的餐廳和快餐店紛紛湧現,國際品牌的食肆比比皆是,而百貨公司和各新式大商場與日俱增,也衝擊了本地街頭的小販文化。 現時小販政策和加強對無牌小販的檢控,可以整頓市容,改善城市的衛生,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合乎本港作為國際大都會的發展要求。 此外,小販佔用公共街道,會造成阻塞;熟食小販的食物如有不潔,也會帶來衛生問題。在今日講求監控和管理的理念下,對小販加以管理是社會發展和進步的表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