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管理 海口美兰区为流动摊贩办“身份证”
本站发布时间:2009年07月22日 | 阅读次数: | |
来源:海口晚报 | 来源日期:2009-07-14 |
海府路街道办对南宝横路上的摊点实行划线、编号管理。 本报记者 张俊其 摄
本报7月13日讯(记者曹杰)摊贩当街叫卖,整治后常常死灰复燃。美兰海府路街道却想出了一个办法,给流动摊贩“画地为牢”,建信息档案,称之为流动摊贩们的“身份证”。
红线划出摊贩位置
在通往大英菜市场的南宝横路上,街道办根据道路的宽窄,沿路划出两条长长的红线,一直延伸到没有摊贩出没的路段。卖水果、蔬菜、海产品的小贩们将筐箩摆在了红线内,虽然红线内的面积不大,但各摊位上都放着一个装垃圾的塑料袋,摊主们将各自摊位范围内的垃圾收集到塑料袋里,整条街不算整洁,但还算干净。
在一些摊位集中的地方,美兰区环卫局还悬挂了告示牌,请摊主各自管好摊前的卫生清洁。违反规定三次取消摊位使用权。
为何默许马路菜市场摊贩们的经营行为?海府路街道办主任林志刚解释道,大英菜市场周边的马路本不该成为菜市场,市区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也曾多次采取过强硬措施整治,但收效甚微。由于大英菜市场紧邻商业繁华地段,人流量大,附近居民小区多,多数市民为了方便,常光顾路边摊点,致使流动摊贩屡禁不绝。“既然‘堵’的效果不好,我们只能变通方式,用‘疏’来管理。”林志刚说。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每天“盘踞”在大英市场周边的摊贩超200个,晚上10点左右,流动摊贩更多。
建“身份证”跟踪管理
林志刚告诉记者,开展环境整治以来,区政府、环卫部门、城管部门及街道对辖区内市场周边的环境进行多次调查摸底后,针对市场周边流动摊贩的特点,决定按照市政府提出的“一类道路管死,二类道路管严,三类道路管住”的要求,对辖区内流动摊贩多的路段划线、编号,线内经营的流动摊贩全部登记造册。
记者从该街道的一张“三级马路临时摊点经营登记表”上看到,表上需填摊主姓名、住址、电话、经营地点、编号、经营内容、经营时间(上午、下午、晚上)、经营者承诺及环卫、城管、街道办等部门的意见和相关责任人。同时,该街道还专门配备了6名环卫监督员,每天对流动摊贩的摊前卫生进行检查监督,并将信息登记,对违反规定的摊点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罚,确保摊点干净卫生。
一位在南宝横路卖火龙果的小摊主表示,只要职能部门允许在规定范围内做生意,她很愿意配合政府部门把摊前卫生做好。
美兰区环卫局局长梁英勇表示,环卫部门将要求各街道、社区根据自身的特点划线经营,建立详细的信息档案,凡是在本街道、社区范围内经营的摊贩必须按规定包干卫生,街道、社区负责对摊点的经营地点进行跟踪监督,违反三次取消经营资格的摊点,即使转移到别的街道、社区,原街道社区将其不良信息反馈给该街道、社区后,街道、社区将坚决取缔其经营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