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弟的创业史
本站发布时间:2009年10月15日 | 阅读次数: | |
来源:南方农村报 | 来源日期:2009-03-06 |
□惠东县梁化镇埔仔村 何维初
■农民创业几多甘苦
我的堂弟高毕业后到东莞打了几年工,赚了些钱,并结识了一位勤劳的广西妹,即现在他的妻子。1998年,他们都为人父母了,意识到在外漂泊不是长久之计,便回乡创业。
堂弟夫妇用打工赚来的钱购买了一辆拖拉机、一台抽水机和一辆摩托车(主要为生产服务)。买些科技书籍,开始了规模性种植(主种梅菜、西瓜等作物)。
近年来,他家每年出售干梅菜7万斤,西瓜4万斤,年纯收入12万元。除抚养两个未成年孩子及年迈的父母外,还建了一栋装修精致的小楼房,且有积蓄。
有人说,农民工回乡创业无资金,堂弟也看到了这一点。他将打工赚来的钱用在再生产上,购置了拖拉机、抽水机等生产工具。他每年能种植30多亩梅菜、西瓜等,从播种、管理、收成到加工成品的工作量有多大,可想而知。正是昔日省吃俭用,今朝“两机一托”发挥了重要作用的结果。
有人说,搞种植业太辛苦。这话说得对。不过,不辛苦哪来财富?堂弟夫妇正年轻,身体又健壮,怕什么?让我难以置信的是,他们干起来是不分日夜。冬天日子短,人们都吃了晚饭,准备休息了,他们还在地里浇菜。中午吃饭,遇到收梅菜老板上门,立即放下筷子,商讨价格。
多学习、重实践。记得堂弟刚开始种梅菜时,由于不会管理,梅菜质量不过关,菜商不要他的货,亏了本。后来,他买回有关种菜科技书籍,边学边做,还经常到镇上农科所请教农科员,从而使梅菜产量越来越高,质量越来越好。
善交友、守诚信。堂弟只有5亩包产地,其余20多亩烂地是从邻村农户转包过来的。晨光村民钟某,有地8亩,因独生子长年外出打工而荒着,堂弟三入其门,终于以每亩年租金100元,一定5年合同达成协议。本镇化肥、农药零售商赖某,系堂弟高中同学,两人关系较好,前些年堂弟资金周转有困难时,是他赊销化肥、农药帮他渡过难关。一次我遇到了赖某,他说,“你堂弟守信,我一吨化肥也敢赊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