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雇调研报告:关于河南省巩义市鲁庄镇后林村自雇者对社区影响的调查报告
本站发布时间:2010年10月15日 | 阅读次数: | |
来源:本站原创 | 来源日期:2010-10-15 |
摘要:自雇者,精神可敬,为了生存,不屈不挠。现实生活中,他们面临着诸多问题。尤其是农村中的自雇者。他们在农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农村带来希望,他们是可爱可敬的;但同时,他们又遭遇到诸多问题。还有小富即安,不思进取,又是可悲可怜的。
关键词: 农村 自雇 调查 作用
调查地方:河南省巩义市鲁庄镇后林村
实践时间:2010年暑假
实践目的:深入乡村,了解村民中自雇者的创业经历及其活动在村子中的发展和影响,思考农村中自雇者的局限和出路。
调查形式:网上查找资料;深入农村,问卷调查与口头交谈双管齐下。
活动组织者:中国政法大学农村与法治研究会协同自雇动力网
活动参与者: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09级6班部分学生
自古以来,吃饭穿衣是头等大事。谋生也是个亘古不变的话题。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7年8月30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该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当前可见到的最为具体的有促进公民自雇谋生措施的法律,具有非常重要的进步意义。有关“保障公民自雇谋生权利,促进公民实现自雇就业”也再次被叫响。
那么,什么是自雇呢?自雇是雇主与雇员合一的一种就业形式,是弱势群体重要的谋生手段。自雇者的身影随处可见。他们靠着自己的双手,赚取自己安身立命的银子。
我就自己所在地为例,走访了村中的自雇者。
河南省巩义市鲁庄镇后林村位于河南西北部,为嵩山支脉,有丘陵起伏。无矿藏。全村近5000人。以务农为主。我走访了村中个体工商户,涉及衣食住;还有一些技术工匠、家庭手工业者、营运司机,还有从事务农以外的副业。
他们对社区发展的影响,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对自雇者来说
1、有利于优势的发挥。自己雇佣自己,为自己干活,更容易用心对待自己的工作。不会存在懈怠心理。多劳多得。比如村子里卖菜的小贩,不但可以平时在自己店里买,也可以推着车到村子里面去叫卖,只要自己愿意,总会想出尽量多的办法。
2、赚钱养家。自雇者的劳动报酬,是自己生活的来源。自食其力,得多得少在个人。但起码,自己有了收入来源,基本的生活保障是可以的。像货车司机,40岁的杨延龙,每年收入4-5万,在农村中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3、便己。寓工作于生活。如42岁的郭大霞(15890033619)在自己家中为村民压面条。到了农忙时节,又可以随时下地。因为小店就在加中,生意做的机动灵活。并且家里有个什么事,也能随时照应。这样更符合农村人的生活。
4、为将来发展积累资金和经验。通过现在的小本生意,学习探索到其中的规律。当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便可以扩大自己的工作区域,为将来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后林村利生饭店的老板,27岁的王利生(13103860156),每年收入近2万。他的最大心愿是到郑州开一家大饭店。
5、诚信为主。由于同居于一个村子,大家即使不是亲戚,也能扯得上一点关系。所以作为村中的一名自雇者,诚信是做生意的第一要义。村民们认准你实在,才会去照顾你的生意。这也使自雇者从一开始便时刻得提醒自己,诚信待客。
6、精神面貌好。人逢喜事精神爽。当自雇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应得的报酬,生活瞬间也会充实许多,也会更有干劲,意气风发。我小舅舅是做涂料的。没有工作时,他整天在家乱发脾气,惹得鸡飞狗跳。一旦有人来找他批墙,他就不管多脏多累,一定会精神百倍的开着车唱着歌去干活。
二、对其他村民来说
1、最大程度上方便了村里人的日常需求。如开在我家门口附近的新华小商店,平时的日常生活用品如油盐酱醋、锅碗瓢盆,抬脚即到,特别方便。而且商店里会根据我们的爱好,去购进相应的货物,更贴切的满足村民。
2、物价低廉村民得惠。由于普遍不富裕的环境,不允许村民使用过于奢侈豪华的物品,所以,一般商品,大家都注重一个物美价廉,实实在在。否则,村民们就不愿意再去光顾了。再加上有些东西,如温带水果,粮食等附近都有种植,所以相比别的地方,会便宜许多。像苹果,村子里1元/500克,而北京超市里至少4元/500克。
3、老传统和人情味的保留。现在大机器时代,什么都是批量生产,所有的商品,都不带一丝温度。而在村子中,还会有小时候常见的叫卖冰糖葫芦、糖糕、小鸡小鸭的,做爆米花、米团的,还有上门修锅碗瓢盆伞,治理平房漏水的。更有用粮食换水果吃食的。这种质朴的交易方式,趣味无限,让你家门不出,也可以活的很轻松自在。货郎担和走街串巷的小贩带来的幸福安逸与新鲜,是在大城市中的人永远无法体会到的。
4、交流感情,了解社会。同村见面,彼此必定张家长李家短的聊上几句,讲讲最近的物价,讲讲外出进货的经历,讲讲庄稼的收成,讲讲孩子的学习……使同村人亲上加亲,也增加了对外界的了解。
三、对整个村子来说
1、自雇者起模范带动作用。自雇者的成功必然会使周围人看到致富的新途径,从而争相模仿。而且有了最初的摸石头过河的经验,仿效者可以少走弯路。比如我村的养猪业,最初是从52岁的村民赵鸿勋(林东8队)开始的。他由两头猪的养殖,到现在200多头的规模,中间的曲折困难,自不用说。他养猪发财后,村子里的人,也纷纷盖起猪圈,向他讨教养猪之法。现在村中养猪人家已经超过30多家,形成我村特有的产业,村民收入也比种地乐观许多。
2、村中风气的好转。在平时的农闲时节,原来村子里有很多劳动力无所事事,便会三五成群的搓麻将打发时间。如果有了别的工作,像自己在家做皮带瓦罐或者经营别的,便会忙碌起来,生活也会更加缤纷多彩。村中的务实勤劳致富风气也蔚然成风。
3、化解人地矛盾。土地的数量不变,村子里人却越来越多。结果是人均分地越来越少。由原来的一人两亩耕地到现在的一人九分地。而第三产业的发展,正好能解决这一矛盾。很多外出闯荡的人,已经不再愿意种地,便把地的经营权流转给需要耕地的农民。这样也更有利于耕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4、生态环境改善。相应国家号召,退耕还林,从2001年开始,村中很多人在地里种了核桃树。到现在,全村种植面积已有1000余亩。每亩能收300斤左右的核桃,不但为村民带来了不错的收入,也改善了村子的环境。
5、促进村子里的和谐。人一旦没钱给逼急了,必然会做出极端的事情。会给周围人带来安全隐患。而村中越来越多的自雇者尝到甜头以后,心自然会转移到工作的方向。有恒产者才会有恒心。所以,这条致富的路,会使村民在摆脱贫困的道路上越走越好。而村子的和谐,也在不同的创业调子中,一步一步得到实现。
当然,在调查中,我也发现了许多农村自雇者面临的问题。
1、资金短缺。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颁给了孟加拉国银行家穆罕默德•尤努斯博士所言:“穷人是非常有创造力的。他们知道如何去改变他们的生活。他们需要的只是机会,而贷款就是那个机会。”几乎所有的自雇者,在谈及自己创业初的困难时,无一例外谈到缺乏资金。当问道问什么不去贷款时,他们很多都只是摇摇头,说资金难贷。像44岁的霍春霞(0371-64433899)的疏菜店,当初经营起来,至少需要4万。她是用自己与丈夫及其父母的积蓄,再加上亲朋好友的借款,才勉强开始的。这也是多数人选择的凑款方式。
2、缺乏对市场的理性认识。农民们创业,很容易跟风。别人怎么干,我就怎么干。既没有充分的市场调查,也没有足够的可行性证明。只是一腔热血,盲目开始。08年猪肉狂涨价时,村中养猪者犹如雨后春笋。而接着09,10年猪肉市场供应过剩,肉价狂跌,很多农民赔的倾家荡产。
3、技术是难题。农民普遍学历低,很多问题,几乎是摸石头过河,全凭经验。像37的赵占五(13700843086)最初养猪,每次碰到猪病了,只能自己干着急,对于猪的防疫,硬是从一只一只的死猪身上学会。其中的损失,弯路,就是技术缺乏造成的。
4、安于现状。当与大多数自雇者交谈,问道讲来希望自己的工作发展到什么前景时,他们大多数表示,自己就是走一步看一步,只要够养家糊口就成,别的太远的就暂时不想了。从中我看到农民身上的不思进取,小富即安模样。不禁让我怀疑,农村自雇发展的空间有多高多宽?
经过这么一番调查,我对自己村子里人的生活状况了解的更多了。农村中的自雇者,除去外出打工创业的,真正能把自己的事业做大做强的,寥寥无几。他们在基本的油盐酱醋中创业,挣扎着前进,或野心勃勃,或自甘平庸。给他们一个恰当的支点,他们也能撬动地球。农村将来的发展,必然缺不了这些相对有头脑的人。他们是一群有胆识的人,也是一群急需国家政府引导帮助的人。
暑假是短暂的,社会是复杂的,有无穷的知识,需要我们学生认真的去学习,有知识,有能力才能自立于社会,实现自己的最起码的自我价值,才能和社会价值达到最终的统一。社会等待我们,我们需要社会,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锻炼自己,提高自己,我有信心做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先在自己校园大学为自己争取一份满意的答卷。农村将来的发展,更加要靠我们这些从农村走出去的人!